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(@^_^@)~~(@^_^@)

人生的最大遗憾莫过于错误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,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  

2014-05-12 15:04:49|  分类: 各种文体及各类题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

    上一讲,我们学习了人物命题作文的起点——审题和确定写作目的。通过审题——确定了哪些人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对象,同时也明确了命题人为主要人物设定的必备附加条件。通过确定写作目的——定位了文章的主题,即确定了作者是为了表达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某种情感,还是褒贬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;是为了揭示某个具体的人生哲理,还是为了表达一种兴趣、爱好和人生追求。审题——是为了界定什么人可以写,并最终确定自己写哪个人。确定写作目的——是为了确定文章的灵魂,确定作者的写作总体方向,并为下一步寻找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、选材和剪裁提供了行动依据。这一讲,我们重点学习,怎样找到并确定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。

    .什么是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

   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,就是实现写作目的——即表现主题的宏观途径、办法、策略。这样说理解起来很抽象,结合实例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。例如命题是《妈妈》,确定的写作目的是——表达我对妈妈的爱。我用什么方法,才能把我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呢?经过思考,他找到了三种途径:一是直接抒情——直抒胸臆,用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目的——妈妈,我爱你!二是刻画人物外貌——把妈妈写的很美,自然也就把我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了;三是赞美妈妈的高尚品质——妈妈的品质在作者的心中是如此高尚,自然就把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了。这三种途径,就是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。达成写作目的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,但从类型上,可分为两种:一种是直接达成。例如直接抒发感情、直接阐发哲理、直接褒贬人物品质精神、直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追求。一种方法是间接达成。例如要赞美某个事物,常常需要这样实现:(1)刻画某个事物行为、状态——2)突出事物本身之美——3)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。间接达成写作目的,是达成写作目的的核心渠道,直接达成写作目的,是辅助手段——文中只有很少的部分用直抒胸臆、画龙点睛的方法来写。

    二、如何寻找确定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

   1.原因罗列法。以抒发作者对主要人物某种情感为写作目的的写人文章,通常用这种方法达成写作目的。要抒发某种情感的文章,就从多个角度收集为什么会对这个人产生这种情感。例如写作目的是——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,则围绕我为什么会如此爱妈妈这个问题,多角度搜寻我爱妈妈的原因。收集到的答案:A.妈妈长得漂亮;B.妈妈品德高尚;C.妈妈性格和蔼等等。文章的主体分成三部分,第一部分集中表现妈妈长得漂亮;第二部分集中表现妈妈品德高尚;第三部分集中表现妈妈性格和蔼,就最终达成了表达我对妈妈的爱这个写作目的。运用原因收集法,要充分使用发散思维,从不同的角度搜索答案,答案越多,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就越多,作者可选择空间就越大。

    2.品质罗列法。以褒贬人物品行为写作目的的文章,常常运用这种方法。以褒扬一个人为写作目的,就要并列罗列这个人的优秀品质;如果以贬责某种人为写作目的,就并列罗列这个人的卑劣品质。例如命题《我的同座》,写作目的是赞美我的同座,就要罗列此人诚信、朴实、执着、勇敢等优秀品质。文章主体部分,第一部分表现其诚信;第二部分表现其朴实、第三部分表现其执着;第四部分表现其勇敢,这样就实现了赞美同座的写作目的。如果是贬责同座,则并列罗列他吝啬、狭隘、懦弱等丑陋品质,并在主体部分依次表现这些恶劣品质,就实现了贬责人物的写作目的。要把人物品质按照褒贬明确分成两类。

    3.主要品质定位法。以褒贬人物某一主要品质为写作目的的写人文章,通常运用这种方法。要赞美一个人,可以罗列出这个人很多优秀品质,但其最优秀的品质只有一两个,就从众多的品质当中,选出这种最优秀的品质,在文章主体部分,选取多件事,刻画多个细节,集中表现这一优秀品质,从而实现赞美人物的写作目的。如果是贬责某个人,则选择此人一个最丑陋的本质,选取多件事、运用多个细节共同表现这一恶劣品质,达到贬责此人的目的。抓人物的主要品质来写,有时候是作者想通过一两个主要品质来实现自己的写作目的,有时候,是命题限定的,必须围绕这个限定的主要品质来表现。例如《同座》,作者可以用原因罗列法、品质罗列法、主要品质定位法,因为标题没有限定。而《倔强的弟弟》,则必须以倔强为核心表现品质,来实现写作目的,因为标题已经限定是倔强,作者没有选择的余地。

    4.归纳说理法。以揭示哲理为写作目的的写人文章,常常运用这种方法。具体途径是:全文写主要人物做的几件事,每件事内部蕴含着同样的哲理,到文章结尾,透视人物行为,把内部蕴含的共同哲理揭示出来。这就是归纳说理法。

   5.横向对比说理法。以揭示哲理为写作目的的写人文章,常常运用这种方法。记述不同人物做一件事,行为不同,结果也不同,通过二者对比来说理。例如《小猫钓鱼》,同样是钓鱼,老猫专心致志,结果满载而归,小猫三心二意,结果两手空空,二者一正一反,以对比的方法将道理内敛与故事之中。文章结尾可画龙点睛,明确揭示出来,也可以含而不露,让读者去感悟。

   6、纵向对比说理法。以揭示哲理为写作目的的写人文章,常常运用这种方法。记述同一个人,做一件事,先后分为几个阶段,不同的阶段,采用不同的方法,取得不同的结果。通过先后对比,将道理内敛与故事之中。文章结尾可画龙点睛,明确揭示出来,也可以含而不露,让读者去感悟。

    7.借物写人法。以赞美人物或揭露批判人物为写作目的的写人文章,通常采用这种方法。赞美一个人物,则先罗列人物的优秀品质,然后根据人物的这些品质,去定向寻找一个内在精神与之相像的象征物,借助事物的状态、外形、行为,分别表现前面罗列的人的各种优秀品质,达到赞美人的目的。如《荔枝蜜》,写作目的是赞美人的勤劳、奉献、勇敢,对应找到的象征物是蜜蜂,在文中,作者先后运用各种手段表现蜜蜂的勤劳、奉献、勇敢,到了文章结尾透过荔枝林,我看到远处的农民在田野里辛勤地分秧、插秧....”简短几句,就点明了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写作意图——表面赞美蜜蜂,实际是赞美像蜜蜂一样勤劳、奉献、勇敢的人。这种达成写作目的的方法,常常写物的笔墨多,写人的笔墨特别少。但也可以采用人、物交替穿插,笔墨均等地来写。例如《香山红叶》,交替写红叶和老向导,借红叶来写老向导,赞美老向导,在使用笔墨上二者没有主次之分。还可以主体部分不写人,等到文章结尾,以画龙点睛为手段,直接将人和物联系起来,一并赞美。例如《白杨礼赞》,全文一直在赞美白杨树,直到文章结尾,直抒胸臆,直接赞美像白杨树一样的北方抗日军民。如果是贬责一个人,就采用相反的内容,同样能达到这样的写作目的。这种方法达成写作目的,艺术性更强,更富感染力。

    三、运用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,构建文章主体的写作框架(写作提纲)

    例如:以《我的妈妈》为命题,以表达妈妈的爱为写作目的,运用不同的途径,可以构建不同的结构框架。

    (一)运用原因罗列法

    1.开头(下一步在确定)

    2.主体部分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1)妈妈年轻漂亮(本段表现核心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2)妈妈勤劳善良(本段表现核心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)妈妈诚信大度(本段表现核心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4)妈妈爱岗敬业(本段表现核心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......

    3.文章结尾:归纳总结,画龙点睛,揭示主题——妈妈,你年轻漂亮、勤劳善良、诚信大度、爱岗敬业,我怎能不爱你呢?

    结尾的语言表达形式,可以变换成各种不同的形式,只要揭示的是爱妈妈的原因,表达的是对妈妈的敬爱即可。作者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主题。要注意的是:品质的罗列不要太多,要抓住主要的品质,写几种即可,否则就会导致行文累赘,拖沓冗长,一般原则是事不过三,想多写几个原因,就要分清主次,处理好详略关系。次要的方面要集中略写,采用蜻蜓点水的方法来表现,要点到即止;核心原因(品质、性格、精神),要集中笔墨,详细刻画。

    (二)运用品质罗列法

     1.开头(下一步在确定)

     2.主体部分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)妈妈勤劳善良(字面可概括写出,也可不写,但具体写作时必须表现甲品质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)妈妈诚信大度(字面可概括写出,也可不写,但具体写作时必须表现甲品质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)妈妈爱岗敬业(字面可概括写出,也可不写,但具体写作时必须表现甲品质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......

     3.文章结尾:归纳总结,画龙点睛,揭示主题——妈妈,你勤劳善良、诚信大度、爱岗敬业,我怎能不爱你呢?

    

    (三)运用主要品质定位法

     第一种类型——写几件事的

     1.开头(下一步在确定)

     2.主体部分:

      我的妈妈是一个善良的妈妈(可以在字面上概括表达出来,也可以不写,通过下面的事件去表现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A事件(体现妈妈善良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事件(体现妈妈善良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C事件(体现妈妈善良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......

    3.文章结尾:归纳总结,画龙点睛,揭示主题——妈妈,这样一位善良的妈妈,我怎能不爱你呢?

    结尾的语言表达形式,可以变换成各种不同的形式,只要揭示的是爱妈妈的原因,表达的是对妈妈的敬爱即可。作者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主题。

    第二种类型——写一件事的

    1.开头(下一步在确定)

    2.主体部分:

      我的妈妈是一个善良的妈妈(可以在字面上概括表达出来,也可以不写,通过下面的事件去表现)

          A情节(体现妈妈善良)

          B情节(体现妈妈善良)

          C情节(体现妈妈善良)

           ......

    3.文章结尾:归纳总结,画龙点睛,揭示主题——妈妈,这样一位善良的妈妈,我怎能不爱你呢?

     结尾的语言表达形式,可以变换成各种不同的形式,只要揭示的是爱妈妈的主要原因,表达的是对妈妈的敬爱即可。作者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主题。值得注意的是:这种方法除了个核心情节要集中表现妈妈的善良,事件整体也要体现妈妈的善良特点。

   (四)运用归纳说理法

     通过妈妈做的几件事,阐述一个道理——以揭示以诚待人,方能让人以诚待己为例

     1.开头(下一步在确定)

     2.主体部分:

        1)妈妈做A事件(行为过程体现——妈妈以诚待人,行为结果体现他人以诚待妈妈)

        2)妈妈做B事件(行为过程体现——妈妈以诚待人,行为结果体现他人以诚待妈妈)

        3)妈妈做C事件(行为过程体现——妈妈以诚待人,行为结果体现他人以诚待妈妈)

         ......

     3.文章结尾:归纳总结,画龙点睛,揭示主题——妈妈,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告诉我,要做一个以诚待人的人,因为只有以诚待人,方能让人以诚待己。(以表达这种情感为核心,语言可以变换成不同的形式)。这里选的事件一般不超过三件,否则就显得累赘,如果想多些几件事,可以采用详略结合的方法,详写的事一般不超过三件。

    (五)运用横向对比说理法

     通过妈妈和另一个人做同样的一件事,阐述一个道理——以揭示以诚待人,方能让人以诚待己为例

     1.开头(下一步在确定)

     2.主体部分:

    1)妈妈做A事件,以诚相待,结果赢得他人以诚相待(妈妈以诚待人、他人以诚待妈妈,要通过具体行为来表现,而不是概括说出来)

    2)另一人同样做A事件,以虚伪相待,最终他人也以虚伪待他(另一人以虚伪待人以及他人以虚伪对待他,要通过具体行为来表现,而不是概括说出来)

     这里的行为和结果的排列顺序,还可变化为妈妈的行为、另一人的行为,妈妈的的结果,另一人的结果。把行为放在一起写,把结果放到一起写。

    3.文章结尾:归纳总结,画龙点睛,揭示主题——妈妈,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告诉我,要做一个以诚待人的人,因为只有以诚待人,方能让人以诚待己。(以表达这种哲理为核心,语言可以变换成不同的形式)。这里不能从反面人物着眼来揭示哲理,因为正面人物才是命题指向的人物。

    (六)运用纵向对比说理法

    通过妈妈做同样的一件事先后两个阶段的对比,阐述一个道理——以揭示以诚待人,方能让人以诚待己为例:

    1.开头(下一步在确定)

    2.主体部分

    1)妈妈做某事,先以虚伪待人,结果别人以虚伪待她(妈妈以虚伪待人以及他人以虚伪对待她,要通过具体行为来表现,而不是概括说出来)

    2)妈妈记叙做某事,后以诚待人,结果别人以真诚对待她(妈妈以诚待人、他人以诚待妈妈,要通过具体行为来表现,而不是概括说出来)

    3.文章结尾:归纳总结,画龙点睛,揭示主题——妈妈,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告诉我,要做一个以诚待人的人,因为只有以诚待人,方能让人以诚待己。

    结尾的语言表达,在内容上,不能改变——要以揭示这种哲理为核心;形式上可以灵活多变。揭示哲理要着眼于主要人物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。

   (七)运用借物写人法

    这种方法会有人质疑,为何不称为借物喻人法?因为借物喻人只是借物写人这种方法中的一种。还包括托物言志、借物抒情等方法。在术语里没有这种称呼,我是根据字面含义为这种方法定的名。

    这种方法有多种途径实现写作目的:

    途径一

     1.开头(下一步在确定)

     2.主体部分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)某物的甲品质(字面可概括写出,也可不写,但具体写作时必须表现甲品质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)某物的乙品质(字面可概括写出,也可不写,但具体写作时必须表现乙品质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)某物的丙品质(字面可概括写出,也可不写,但具体写作时必须表现丙品质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......

              核心人物出现:进入某物出现的场景,做一件事,能表现甲乙丙...品质。

     3.文章结尾:归纳总结,画龙点睛,揭示主题。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主题。

     途径二

     1.开头(下一步在确定)

     2.主体部分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)某物的甲品质(字面可概括写出,也可不写,但具体写作时必须表现甲品质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)某物的乙品质(字面可概括写出,也可不写,但具体写作时必须表现乙品质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)某物的丙品质(字面可概括写出,也可不写,但具体写作时必须表现丙品质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......

     主体部分核心人物不出现,只借助特定的事件、地点、事物形象来暗示。如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写北方的白杨树。写抗日军民顶着日寇扫荡的摧残,就去写狂风暴雪等等。

     3.文章结尾:归纳总结,画龙点睛,直接将物和人联系起来,揭示主题。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主题。

     途径三

     1.开头(下一步在确定)

     2.主体部分:

         1)某物的甲品质(字面可概括写出,也可不写,但具体写作时必须表现甲品质)

         2)某人进入物所在现场,记述他的行为(人物行为表现甲品质,人品与物品相似对应)

         3)某物的乙品质(字面可概括写出,也可不写,但具体写作时必须表现乙品质)

         4)人物行为和事物保持联系或接触,继续推进(人物行为表现乙品质,人品与物品相似对应)。

          (人和物交替出现,或者先写人,或者先写物)......

    3.文章结尾:归纳总结,画龙点睛,揭示主题。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主题。

    小结:这一节,我们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如何确立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及其运用。从本质上看,明确达成写作目的的途径,就是为了确立了文章主体部分的写作框架和布局形式,创建文章核心部分的写作提纲。有了这个提纲,下一步才能围绕这个提纲对号选材,保证选材围着文章的灵魂转。

    如果把文章比作一个大型建设工程,这一步,就是勾画文章的写作图纸。文章成败,常常就在于这一步确定的宏观策略,它是文章的核心骨架和灵魂。大家要不惜一切代价,拿些这个难点。否则没有这张蓝图,或者草草的设计了这张蓝图,都会给后来的施工造成决定性影响。勾画的图纸是厕所水平,我们谁也不可能根据这个图纸造出摩天大厦来,最多是个优质厕所,所以大家在确立全文主体框架这一步,一定要下大力气,力求别具匠心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90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