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(@^_^@)~~(@^_^@)

人生的最大遗憾莫过于错误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,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一事一感悟写法(二)  

2014-05-12 14:30:03|  分类: 各种文体及各类题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一事一感悟写法(二)

    上一讲,我们就一事一感悟,重点介绍了联想法写作技巧——先写一件事,然后通过联想,将这件特定的事件,与人生、事业、命运等联系起来,从中看清事物的本质,找到左右或影响人生的核心要素,从中生发自身对客观世界的本质认识,找到行动的指南。这一讲,我们重点讲解一事一感悟文章的借物喻人童话寓言法写作技巧。

    .先有感悟之水

    俗话说:四十不惑。为何人到了四十岁,就什么都看清了,一切都明了了?因为几十年的世事磨练与经验积累,中年人已经具备较高的理性认知水平,他们不再为事物光怪陆离的外表所迷惑,某种事物一出现,他们就能准确地洞察一切,如看一碗清水。运用借物喻人童话寓言法写作,常常因为作者经历了许多事,对某种现象有着深刻的理性认识,或不同于常人的理解,他想把这种理性认知借助典型现象阐发出来,给他人以启迪和指导,帮助人们调整、掌控自己的人生。这种独特的感悟,是经验的提炼和总结、是认知的深化和升华,是行动的警示和指南,如同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提纯出来的圣水。

    .找一个合适的杯子

    经过诸多经验和磨砺生成的感悟,如提纯的圣水,如果我们把它封存在瓦罐里,陶壁的视线阻挡,封口的隔绝密闭,会让我们看不清这陶罐里到底盛着什么东西。只有当我们找到了一个通透的杯子,用它来承载这美妙绝伦的精华,才能让人们透过容器,清晰地看到这个容器内在的完美。对于写作而言,这个通透的容器,就是我们从众多事件中选出来,借以阐发自己独到感悟的经典实例。能够表现同一个哲理的事件林林总总,哪件事才是最合适的杯子呢?主要取决于事件表现感悟的通透程度——如果选择的件事,作者读完,就能直接感受到作者要阐述的哲理,这件事就是承载这个哲理最合适的杯子。

    .移花接木

    我们可以借助自然现象来揭示人生哲理,也可以通过人物行为来揭示人生哲理。但我们生成的感悟,绝大部分来自人的行为活动。借助人的行为活动来揭示人的感悟是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技法。

    如果直接记述人的行为,借助事件阐发作者的感悟,写出来的作品往往过于直白,缺乏艺术感染力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很多优秀的作家,采用曲表(间接表现)形式——将整个事件、事件中的主要人物、人物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,对应转化一种自然现象、一个核心事物、事物的具体行为以及行为结果,运用二者之间的神似,将人事转化为物事,把直接叙事揭示哲理,转化为借物喻人间接揭示人生哲理。

    写作时,根据表达需要,有的作者在此基础上,又赋予了这些非人的事物以人的思想和行为,使事物人性化,这样,就在借物喻人之中,又融入了童话寓言的表现形式。

    运用借物喻人童话寓言写法,要先将选取的人事想清楚,确定具体写法。叙写蕴含哲理的事件,有以下三种写法:第一种写法是:先集中精力写一种人的行为方式与结果,然后再重点描述另一种人的行为方式和结果,二者构成鲜明的对比,突出故事里蕴含的道理。第二种写法是:在一件事中,并行描述两种人的行为,然后并列描述两种行为带来的不同结果,通过对比突出故事要蕴含的道理。第三种写法是:整个故事描述的是一个核心人物,事件分为前后两个阶段,先集中笔墨描述第一个阶段人物的行为以及对应的结果,然后描述第二阶段的人物行为及结果,通过前后两个阶段的行为与行为、结果与结果的对比,突出故事蕴含的道理。

    第二步,确定具体写法后,对应整个事件,通过联想、想象,找到一个与事件蕴含同样哲理的自然现象,将事件与自然现象、人与物、人的行为与物的行为、人的行为结果与物的行为结果对应起来,确保二者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,然后依照顺序,对应写下来,我们就完成了移花接木式的写作过程,这种写法,就是借物喻人童话寓言法

    直接写人事,通过人事来阐述要表达哲理,是这种写法的前身,也是最简单的一事一感悟写法。

    运用借物喻人童话寓言法,阐述哲理的方法有三种:(一)完全借助故事情节的表现,全文含而不露;(二)在事件记述完成后,另起一段,以编者按的形式,集中阐述出来。(三)在叙事结尾部分,借助文中人物或人格化的事物之口,直接说出来。

    .经典范例

    (一)直接写人事,人事分先后两个阶段,主要人物先后行为与结果构成对比凸显哲理,结尾下按语揭示感悟(哲理)

人生蜜糖

养蜂人在一次收获的季节里,想要尝试酿蜜。他并不懂得其中的技巧,于是便请教他的父亲。

这位已经年老退休的养蜂人告诉他的儿子:“你照着一般的方法做就行了。不过,在即将完成以前,记得在蜂蜜里滴一点苦药。”

他听了,觉得很不以为然。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这样简直是糟蹋宝贵的蜂蜜。”

他的父亲只是笑笑,并不回答。

于是,他按照自己的意思来酿蜜。等到蜂蜜熟成之后,取出一点来尝。可是,他所酿成的蜂蜜,却不如自己父亲做的甜。

他百思不解。最后,他只好问自己的父亲。

“请问,为什么您告诉我,要在酿好的蜂蜜里加苦药呢,这样不会破坏蜂蜜的味道吗?”

“正是因为里边有点苦味,刺激人的舌头,才能显出蜂蜜的香甜。”

是啊,其实酿蜜的过程也就像是由青春到老年的过程。人生里的一点泪水,可以使往后的回忆变得更甘美。

(二)运用借物喻人童话寓言写法,将故事中蕴含的哲理,在事件的结尾,借助文中人或事物直接说出来

朋友

菲利普和罗杰是一对好朋友。

一天,他俩出去旅行。当他们来到了一片树林中时,遇到了一只大狗熊。菲利普立刻就爬到了身边的一棵大树上。而罗杰呢?却因为害怕,站在那儿直发抖,没有跑,直到狗熊走近时,他才灵机一动,躺在地上装死。

狗熊来到他的身边闻了闻,没有闻到呼吸的气味,于是就掉头走了。

菲利普见狗熊走远了,便从树上下来,问罗杰:“狗熊对你说了什么?”

“狗熊告诉我,千万不要跟不能和自己共患难的朋友在一起!”罗杰说。

 (三)运用借物喻人童话寓言写法,将要揭示的人生哲理,含而不露地藏在故事情节中

螃蟹和狐狸

有一天,一只狡猾的狐狸走在马路上,突然,它听见“哎哟”的声音,它朝下一看,咦,这不是螃蟹大哥吗?狐狸一见它身上扛着一袋种子和一把锄头,就问:“螃蟹大哥,你这要去干吗呀?”螃蟹谦虚地说:“我要去田里种南瓜。”狐狸眼睛一亮,就假惺惺地说:“螃蟹大哥,我也去帮你种吧,不过,种好后丰收时我要果实,你吃剩下的,好吗?”螃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 

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,狡猾的狐狸和善良的螃蟹种的南瓜成熟了,狐狸把南瓜都摘回去了,而螃蟹只好把瓜藤吃了。第二年,狐狸和螃蟹种了一片西瓜,像往常一样狐狸把西瓜拿走了,螃蟹只能把藤条给吃了。就这样,一年又一年过去了,狐狸生活的自由自在,螃蟹却每年只能吃茎根条。有一年的秋天,狐狸和螃蟹的行为被“小博士”老虎哥哥看见了,它半夜三更来到螃蟹家,螃蟹听了老虎的解说,恼怒地一夜没有睡。突然,它想起它爸爸说过,传奇山上有一对神奇的钳子,螃蟹决定去找神奇的钳子,螃蟹翻山越岭。一年后,它终于走上了传奇山,找到了神奇的钳子,背着钳子就下了山,螃蟹来到狐狸面前,拿起钳子向狐狸的尾巴钳去,狐狸见了马上逃走了,忠实的螃蟹战胜了狡猾的狐狸。 

从此,狡猾的狐狸只能夹着尾巴过日子,再也没有人相信它了。

   .写作实践

  

曾老师下水文

    一片落叶,在最后一场严霜过后,带着无上的眷恋,在飒飒的西风中,离开了自己奋斗一生的枝头,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。

    树给了他很高的评价:为了集体的利益,这片平凡的树叶,春天,敢为叶先,首发新芽,用第一抹新绿,为暗淡的生活,增添了勃勃的生机;夏日,甘当配角,衬树托花,用清凉的绿荫,为燥热的岁月,平添了清爽的繁盛;金秋,不畏风霜,发挥余热,将生命最后的光和热,化作斑斓的色彩,在萧索的秋凉中,站好最后一班岗。在即将到来的严冬,它已作出高尚的抉择,效法远去的落红,将生命融进大地,化作滋养明天的沃土!这种高尚的人生境界,值得我们每一片树叶学习!

    于是,这片树叶带着树对他生命价值的肯定,带着令自己傲骄的荣誉与境界,欣慰地凋零在树根下。它要继承和发扬树大力弘扬的优良传统——落叶归根,庄严地将自己最后的魂魄,化作动人的尘土。

    一年过去了,偶尔有人在佳节时提及这片绿叶,三年过去了,它的形象、境界已随着叶片一同腐烂,没有谁还会想起它。人们从树下经过,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树的身上:看,这棵树长得多努力,将来一定会成为名垂青史的栋梁!

    金杯、银杯,不如老百姓的口碑。树卓越的表现,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扬,上级给了这棵树极高的荣誉,并让它在表彰大会上作为优秀代表,为所有的树做经验报告。

    站在领奖台上,这棵树,挺着本来就非常挺拔的脊梁,形象庄严神圣,语言谦逊庄重,经验发人深省: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,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这些成绩的取得,主要来自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,没有领导,就没有我的今天,更没有今天这些成绩,如果非要让我总结一点经验,就是对境界的内涵和意义的深入理解以及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:管理是一种艺术,境界是一种法宝。树叶的知识水平有限、能力有限,思想境界也不是很高,一个优秀的管理者,就是能够发挥境界的引领、导向作用,使自己所属的每片树叶,大义凛然地放弃自己的理想,让他们在一种宗教般的境界信仰里,坚定不移地、心甘情愿地为我们的事业服务!

    【解析】在现实生活中,有很多领导,为了达成自己的私利政绩,常常以宣扬境界为手段,上纲上线,整治、折磨有思想、有自己独立理想的人,同时又以境界为谎言,欺骗属下、奴役大众,实现自我的野心,张嘴仁义道德,闭嘴集体奉献,冠冕堂皇地欺世盗名;而有很多人,看不清这些伪君子的本来面目,为表面的言辞所动,辛辛苦苦为他们无怨无悔地做嫁衣,脂尽膏枯之时仍不觉醒,甚至感激涕零。面对这种社会现实,作者通过移花接木,通过树叶和树的行为,以及最终结局的对比,将这个做人的道理揭示出来。

    学习这种文章,要先从小文章写起,逐步复杂起来,不能渴望一步登天。进行自我训练时,可以先阅读《意林》等经典刊物,总结写作规律,模仿最简单的小短文来进行探索实践,然后逐步增加文字,写出内涵丰富的一事一感悟记叙文!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51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